• 正能量網

    瓦剌既然已經打到了目的 為什么不趁于謙被殺時不進攻明朝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瓦剌和于謙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瓦剌的太師也先當時抓到朱祁鎮以后,用朱祁鎮要挾明朝。但明朝在于謙的主導下,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立朱祁鈺為皇帝。也先很生氣,率軍南下打明朝。最終在于謙的支持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image.png

      (于謙浮雕)

      可以說,由于于謙的存在,連續兩次粉碎了也先的陰謀,讓也先未能得逞。

      也先見兩次挑釁明朝,都沒能成功,知道是因為有于謙的存在。于是把朱祁鎮放了回來。也先之所以放朱祁鎮回來,根據一些學者的分析,目的是為了搞亂明朝,甚至是為了殺掉于謙。而后來朱祁鎮果然復辟,并且殺掉了于謙。

      如此說來,也先的目的應該達到了。

      那么既然也先的目的達到了,為什么不趁于謙被殺,前來進攻明朝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得清理一下,在于謙被殺的時候,也先在干什么。

      當也先在北京保衛戰中失敗以后,他立刻向明朝請求,把朱祁鎮送回來。這個消息對于朱祁鈺來說,稱得上是一種最復雜的心情。他心里老大不情愿,但是臉上卻必須做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也先之所以把朱祁鎮送回來,其實最真實的原因,并非那些學者們分析的那樣,是為了搞垮明朝,而是他發現了危機。

      當時的瓦剌,其實是有兩股勢力。大汗是脫脫不花,不過沒有多少權力,也沒有多少軍隊。也先是太師,他掌控著權力,也掌控著軍隊。

      但是,當也先在明朝這里連續敗了兩次后,他在國內的地位,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家對也先,就沒有那樣信任,沒有那樣絕對的服從了。同時,脫脫不花又暗中和明朝聯系,想和明朝講和。

    image.png

      (也先劇照)

      脫脫不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和明朝聯合起來,夾攻也先,從而把權力奪回去。也因此,也先看到的危機。

      也先看到了這個危機,他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于是他才把朱祁鎮送回明朝,并積極和明朝修好關系,讓明朝不好再和脫脫不花聯合。

      但也先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做法,其實讓朱祁鈺非常不高興。朱祁鈺想要和也先斷交,不派使臣前往。不過朝中大臣極力勸說朱祁鈺,讓他別惹麻煩。如果和也先斷交,也先說不定又會卷土重來。

      最終,朱祁鈺聽了群臣的話,和也先又繼續保持往來。

      當也先處理好和明朝的關系以后,他就開始一心一意奪位了。

      也先的姐姐是脫脫不花的妻子。也先建議脫脫不花立自己姐姐的兒子為太子。也先這樣做,無非就是好控制朝廷。但是脫脫不花拒絕了也先的請求。雙方一怒之下,便打了起來。脫脫不花本來就沒有什么勢力,因此顯然不可能是也先的對手。也先把脫脫不花打敗后,脫脫不花逃走,到他弟弟那里去躲了起來。但又和他弟弟發生了矛盾,只得再次逃走,后來就在景泰四年的時候去世了。

    image.png

      (朱祁鎮劇照)

      也先攆走了脫脫不花,于是就自稱“天可汗”。盡管明朝并不同意,但是誰也把他沒有辦法。畢竟在瓦剌,他的拳頭最大。而且還趁機東征西討,打下了不少地盤。一時之間,瓦剌的力量達到了最強盛。

      不過,也先雖然做了“天可汗”,又打下了很大的地盤。但是,因為他的汗位是通過暴力獲得的,這本身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所以在景泰六年的時候,也先又被政敵給暗殺了。

      而于謙是在景泰八年的時候,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獲得皇位后,殺掉于謙的。因此,既然那時候也先已經被殺掉了,他就不可能發動對明朝的戰爭了。

      有人可能會說,也先死了,瓦剌還有人啊。他們看見于謙被殺了,就應該趁機發動對明朝的戰爭啊。

      話是這么說,但實際上,當也先這個強悍的君王被殺以后,整個瓦剌一時之間群龍無首,沒有任何人能夠主宰瓦剌。因此瓦剌立刻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大家互相混戰,互相傷害。而且從此后,瓦剌在歷史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也先這樣一個強悍的君王。所以,讓他們發動對明朝的,顯然是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以上就是瓦剌既然已經打到了目的 為什么不趁于謙被殺時不進攻明朝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瓦剌既然已經打到了目的 為什么不趁于謙被殺時不進攻明朝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明朝時期,瓦剌和倭寇為何不聯合夾攻明朝?

    造成這一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擁有強大實力的瓦剌,根本看不上實力弱小的日本倭寇。在瓦剌人看來,倭寇與自己都不在一個檔次。瓦剌認為,與誰做戰友,都不會與。

    于謙為什么不同意打瓦剌?

    當時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明軍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上上下下士氣低落。如果此時打瓦剌,不僅僅難以取勝,還會損失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

    為什么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徹底降服蒙古,清朝幾十年就解決了?

    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明清對蒙古采取政策的不同。 明朝因為是從蒙古手中奪取的中原地區統治權,對蒙古的防范心理更強,這一點體現在邊境大規模修筑長城。

    明代北京保衛戰,于謙為何選擇“出城迎戰”而非“堅城死守”?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北方蒙古勢力瓦剌部首領也先在土木堡幾乎全殲了明軍京營主力,俘獲了明英宗。土木之變使明朝自明成祖時期建立的龐大的戰略機動。

    明朝幾十萬大軍,為何會在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土木之變,也稱土木之戰、土木堡之變(今河北懷來土木鎮),是指發生于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坐落于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

    蒙古帝國不可戰勝?為何明朝注定沒有能力消滅準噶爾汗國?

    這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 那么到底是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厲害是,還是秦瓊的撒手锏更霸道?不在一個歷史時期的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物能比較嗎? 本題目亦然。。

    于謙為什么阻止朱祁鎮復位?

    于謙在阻止朱祁鎮復位這件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朱祁鎮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1908年被廢黜,成為清朝滿洲國的傀儡皇帝,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退位。然而,在1924。

    朱祁鎮為什么沒殺朱祁鈺?

    本是同父異母兄弟,朱祁鎮不是最終還是把他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鈺殺了嗎? 首先,朱祁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長兄明英宗即位后被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 本。

    大明風華于謙大戰瓦剌是哪集?

    大明風華于謙大戰瓦剌是第53集,于謙率領守城軍隊,重創瓦剌大軍,瓦剌無奈撤軍,歸還英宗皇帝。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大。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本站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站長郵箱(190277521@qq.com)本站是非贏利網站,本網站鄭重提醒注冊用戶:請在轉載、上載或者下載有關作品時務必尊重該作品的版權、著作權;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關處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ksznlfan.com/article/a424182078325071269.html

    分享:
    掃描分享到社交APP
    發表列表
    請登錄后評論...
    游客 游客
    此處應有掌聲~
    評論列表
    x

    注冊

    已經有帳號?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1697756234 
    五月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