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能量網

    你知道擁有“三高”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嗎?

    中國有14億人口,人人都有個性,各不相同。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說明即使是一個爹媽生的,性格也會各不相同。

    性格反應的是一個人的人格,那什么是人格呢?怎樣才是人格健全呢?

    人格本質上是指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的獨特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括這個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一個統一而穩定的心理品質。

    人格健全與否在心理學上通常用大五人格中五項指標衡量。

    五項指標具體:一是性格內外向;二是情緒穩定性;三是安全感;四是自信心;五是自尊。

    首先人的內外向是先天的,一生不可改變。一個人內向還是外向很容易看出來,然而如果一個人的內外向你越難甄別它,就說明這個人的人格發展的就越好。

    其次情緒穩定性。人的情緒越穩定與否與后天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一個人情緒越穩定越積極快樂,自己的內心就越富足,人格發展也就越好。

    上面兩個指標我們上次已經闡述過了,那么一個人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首先說安全感。心理學研究,0-3歲是人的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人的安全感基礎牢固了,遇到以后生活的一些變故或者是重大的事件,也會有很強的抗壓力,但如果沒有建立安全感,人在日后遇到生活大事件,容易被擊潰。

    安全感是怎么建立的呢?安全感是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一直到3歲上幼兒園這個階段,家里人愛孩子的程度。孩子越篤定被父母愛,就越有安全感,如果他懷疑父母的愛,或認為父母并不愛他,那么他的安全感就會非常低。

    比如,寶寶尿床了,如果媽媽溫和的說,沒關系,尿就尿了,我們再換,不怪寶寶,媽媽給換上就好。寶寶肯定是感知到媽媽是愛自己的,知道犯錯了,媽媽也不會責備,我是被愛的,安全感就開始建立一部分了。

    如果寶寶尿床了,因為媽媽很辛苦,情緒不好,她雖然沒打寶寶,但她情緒中會有沮喪,會說,哎呀,怎么又尿了,剛換上的,你想累死我呀。

    媽媽這些話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他不懂,但寶寶能懂得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天生是情緒大師,他聽不懂大人的話,但他有很強的情緒感知力,遠遠超過成人。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什么能力也沒有,連翻身的能力也沒有,那時候全靠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越愛他,他就越能安全的活下來,如果爸爸媽媽不夠愛他,他的生命就受到威脅。因此寶寶出生每時每刻都在確定他是否安全。因此他會每時每刻觀察、感知父母的情緒。

    因此當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父母抱怨的時候,父母沮喪的時候,甚至父母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寶寶就處于驚嚇當中,會大哭。

    有些家庭因寶寶剛出生,因為經濟問題,家務分工問題,丈夫對妻子不夠關心,很多原因導致吵架,吵架就破壞了寶寶的安全感。

    有的媽媽可能不吵架,但她會抱著寶寶暗暗的流淚,但這一刻媽媽的情緒也是會嚇到寶寶,寶寶的安全感也被破壞了。

    有的爸爸媽媽實在太忙了,常常忽視寶寶,也嚴重破壞寶寶的安全感。

    大多數人認為,孩子從3歲才開始記事,0-3歲時期對他沒有影響,這就大錯特錯了,這段時期的傷害是致命的,會影響人的一輩子。

    當孩子醒來時,他很餓,害怕,需要家長出現在他身邊,他就開始哭,但怎么哭都沒有人出現,這一刻孩子內心的感受就是我被拋棄了,沒人要我,此刻我面臨了生存的威脅,太恐懼了,因此這一刻他內心滿滿的不安全感。

    醒了沒人管,哭累了睡了,過一會醒過來又哭還是沒人管,反復幾次,寶寶的感受就是別哭了,沒用,沒人理我,沒人幫我,我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他慢慢對這個世界絕望了,盡管爸爸媽媽很愛他,但對孩子的照顧不及時,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會感到沒有人愛我,我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愛。我隨時會被拋棄,隨時會遭遇威脅,因此安全感遭到了破壞。

    這樣經歷的人,長大后心理總會有一種惴惴不安的感覺,他不覺得自己被愛,他不確定他是一個值得受人歡迎的人,他不覺得是被人接納的,會時刻處于不安中。這就是因為他的安全感在小時候沒有被很好建立的緣故,成年后,他就會變得特別自卑、敏感。總感到不被別人喜歡,覺得別人嫌棄他,要拋棄他、傷害他,這種危險的感覺時時刻刻籠罩著他。

    除非別人做出讓他確定的行為,他才會獲得片刻安全感。

    比如,他的領導、同事、愛人,非常明確給他信息,你是很好的,是被認可的,大家是愛你的。周圍人全身心的給與他關注,他才會有安全感。

    但也就是觀察他,關注他那一刻,他獲得短暫的安全感。但當周圍人的注意力對他沒有那么集中的時候,他又會處于不安全之中,開始心慌了,就要開始鬧了。我們看到很多成年人安全感低的人很多是這種表現。

    因為生理原因,女性屬于弱勢群體,另外是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家庭對待男孩女孩的培養方式不同,導致女性安全感低的人比例要更高一些。

    無論男性女性,只要是成年人安全感低的人,他就總擔心被拋棄,所以這樣的人在婚姻里,對自己的愛人控制就特別強,他的愛人要在他視線之下,而且他的愛人的言行都要符合他的期待。他的情緒才會被安撫,否則他就會異常焦慮,情緒異常的波動。行為表現在別人看來就是各種“作”。

    安全感高的人,情緒穩定性好,與人相處舒服,不會折騰別人。

    安全感低的人,總懷疑別人不夠愛他,經常的會無事生非,鬧出點事來才行。

    如果我們是安全感低的成年人,一定要察覺這部分,學會自我成長,雖然是童年的創傷,但需要用一個成年的視角來認知以往的傷害,做療愈,提升自我安全感指標。

    下面說自信心的形成。3-6歲是人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期。也就是幼兒園時期,這個階段孩子一方面在幼兒園,一方面在家里,與家長有更多的互動,玩玩具,開始學習一些知識,跟著家長戶外活動或幫家長做一些家務等。

    在很多的互動中,此時的爸爸媽媽需要記住,不管孩子做成什么樣,一定要多表揚她,千萬不要挑剔他。

    如果家長追求完美,去放大孩子做的不好的部分,做的好的部分被忽略,家長自然總是去挑剔他,孩子受到批評,他的自我會覺得我不夠好,能力差、做事做不好,怎么努力都不行,爸爸媽媽嫌棄我,看不起我,也不相信我能把事情做好,孩子會形成一個非常消極的信念。一旦這個消極的信念形成,以后遇到有一些難度的事,遇到一些沒有做過的事,或者之前他做的失敗的事,讓父母不滿意的那些事情,內心就會非常害怕。

    因預感到做的不好,肯定父母會不滿意,會受到批評,就害怕。那么他會選擇不做事。也由于孩子預感自己做不好,就會很焦慮,然后會哭鬧、抗拒不去做,這個時候孩子就不自信了。越不自信的孩子,越缺乏再去嘗試、再去努力的這種內在力量。

    如果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已經做的很好的那一部分,關注孩子的努力,忽視孩子暫時還做的不好的部分。家長的情緒會是積極的,自然會表揚孩子做的好的那一部分。

    孩子自我感覺,我很棒,無論我做成什么樣,爸爸媽媽都信任我,也看到我的努力,我有力量再去做,將來做的更好。

    當事情來臨,孩子會敢于嘗試,因為只要孩子做了,就會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暫時還做不好,也沒關系,爸爸媽媽也是認可我、愛我的。

    經常被表揚的孩子,內心沒有恐懼,會更努力,更積極迎接挑戰,自信心強。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有很強的試錯能力、挑戰能力,創新能力。

    而被批評多的孩子,內心有各種不安恐懼害怕。長大后不愛做事,因為不做事就不會出錯,也不會被批評,所以他們就出現畏難情緒、回避情緒,愛找借口把自己摘出來,也會成為一個不負責任、逃避責任的人。

    因此,對孩子要多夸出,家長要用積極的視角,關注孩子做好的部分,多贊美、多鼓勵。告訴他,失敗并不可怕,不斷的試錯,就是離成功越來越近,孩子就能建立很強的自信心。

    最后說自尊的形成,自尊就是人的成就取向,成就動機。有責任感,愿意去奮斗去進取的狀態。

    自尊分為兩種,一種是健康的高自尊;還有一種病態的高自尊。也稱為快樂上進型和焦慮上進型。

    一般健康的高自尊,既有高安全感又有高自信,看到爸爸媽媽是積極上進的,不斷積極進取的,看到爸爸媽媽在人生中取得了成就,家長自身很自豪,孩子也為爸爸媽媽自豪,這樣家庭的孩子會養成健康的高自尊。

    孩子從小被培養成積極上進,他的生活是快樂、幸福的。

    這里所說爸爸媽媽人生成就,并不一定說是行業精英或是重要人物。而是在平凡日常生活,家長顯示出的積極樂觀。比如媽媽把家打理的很干凈,收納能力強,審美好,把家裝飾的很漂亮,做菜做飯很好,家人都愛吃,就是媽媽的自豪,孩子也替媽媽感到開心快樂。

    孩子長大后,一邊是積極上進努力,一邊是享受著努力的過程的,不追求輸和贏,不追求成和敗,而是在追求過程中總結經驗,獲得進步,使他感到滿足和幸福,讓他擁有很高的自我成就感。

    焦慮上進型自尊也是病態的自尊,孩子也是上進的,但是焦慮的。他不是為父母感到驕傲,是為父母感到不公平。

    比如,爸爸媽媽抱怨自己掙錢能力差,家里窮,人家看不起,這一刻孩子可能就會暗下決定。我一定好好努力,今后掙大錢,讓別人都能高看我們,孩子是在一種傷痛的不良感受之下,做出由于別人看不起我們,我要努力的決定。

    這樣的孩子也是上進的,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一切不是為了內心的快樂,而是為了獲得外部世界的認可,他是活給別人看的,不是活給自己的。這樣的人成年后會很焦慮。

    一旦預感自己要失敗,不成功,就會預感別人看不起他,因此很焦慮。特別在乎輸贏,在乎成敗,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總是活著別人的嘴里,無法快樂的活在自己的心里。

    不良感受下建立的高自尊是病態的高自尊,看著挺上進的,但是會越努力越焦慮。等有一天他失敗的時候,他內在的能量跟不上了,就病倒了。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上進,但我們要知道,一定培養孩子快樂上進健康的高自尊,而不是焦慮上進的病態高自尊。

    自尊來自于爸爸媽媽自己熱愛生活,他們自己愛自己,在自己的每一個工作和生活的瞬間,對自己有一個欣賞,有一個自我滿足的高光時刻,才能帶出一個健康高自尊的好孩子來。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高安全感、高自信、高自尊,是“三高”的話,他就是一個能夠為自己而活,積極健康快樂幸福之人,與人在一起,使得自己和別人都舒服的人,是一個人格發展健全的人。

    轉載自頭條號:京讀。(侵刪)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本站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站長郵箱(190277521@qq.com)本站是非贏利網站,本網站鄭重提醒注冊用戶:請在轉載、上載或者下載有關作品時務必尊重該作品的版權、著作權;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關處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s-zhong.com/article/a311541836878645750.html

    分享:
    掃描分享到社交APP
    發表列表
    請登錄后評論...
    游客 游客
    此處應有掌聲~
    評論列表
    x

    注冊

    已經有帳號?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1697805657 
    五月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