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孫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太皇太后張氏在世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一直比較聽話,朝政也很清明。但是張太皇太后去世以后,太后孫氏執掌朝政。那時候,朱祁鎮便開始亂政,不但寵信太監王振,而且在御駕親征北伐中,還輕率冒進,最終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連自己也做了瓦剌的俘虜。那么,朱祁鎮在胡來的時候,孫太后為什么不阻止他呢?
如果孫太后是個昏庸無能的太后倒也罷了。但事實上,孫太后雖然在能力上比不上張太皇太后,但她其實也算是一個賢明的太后。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后,她積極支持于謙,立朱祁鈺為帝,組織力量,對抗瓦剌的侵略。別的不說,就這一點,便十分難能可貴,以讓她躋身于歷史上賢明的太后之列。
為什么這一點十分難能可貴的?
因為朱祁鎮是孫太后的兒子,而朱祁鈺并不是。自己的兒子被敵人抓去,俘虜了,照一般的情況來說,孫太后肯定會在朝廷中又哭又鬧,要求大家無論如何要滿足瓦剌的要求,只求把自己的兒子贖回來。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反而同意立別人的兒子朱祁鈺為皇帝。這也意味著,朱祁鎮在瓦剌手里將失去價值。失去價值以后,他隨時隨地都將有被殺的危險。
而且,孫太后就算不顧兒子的生死,同意另立一個君王,她也應該立孫子朱見深為君王,畢竟那是自己的親孫子啊。
但是孫太后都沒有這樣做,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因而認可于謙等人的做法。就“大公無私”這一點,歷史上很難有太后能夠做到。
那么,孫太后既然也算是賢明的太后,她為什么沒有阻止朱祁鎮胡來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朱祁鎮已經長大。
張太皇太后去世的時候,朱祁鎮已經差不多16歲了。這個年紀,正是古代皇帝親政的年紀。也就是說,之前之所以由他的奶奶張太皇太后做主,是因為他還小,現在他已經長大了,凡事也都是他自己做主,不太可能聽太后的話了。
孫太后能說得上話的時候,恰好遇上朱祁鎮也長大親政,因此,在朝廷大事上,她就算賢明,又有多少把控能力呢?如果再行把控,那么她將成為呂后、慈禧一類的人物,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是不會允許的了。
所以,此后朱祁鎮要做什么事情,孫太后也只能任由他來做。
其二,朝中賢臣大片凋敝。
張太皇太后掌權的時候,之所以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是因為朝中有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賢臣輔佐。尤其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其賢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當然了他們之所以賢能,也是因為明仁宗、明宣宗兩代皇帝比較清醒開明,同時有張太皇太后做出了道德的表率,這些皇帝、太后及大臣們相互激發促進,因此才形成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到朱祁鎮發動北伐戰爭的時候,“三楊”都已經先后去世,只剩下張輔和胡濙。不過他們已經年邁,說的話,朱祁鎮也不聽了。后來,張輔還只能隨朱祁鎮北伐,最終以75歲高齡,死在土木堡。
總之,“三楊”這樣的朝中重臣的去世,讓朱祁鎮失去了約束。孫太后就算能說上話,但是沒有人附和她,她的話朱祁鎮也是不會聽的。同時,太監王振也在那時候發揮了作用。此消彼長,朱祁鎮的思維自然就亂了。
如果說孫太后有一點沒做對,就是她應該像當年張太皇太后那樣,繼續約束王振。她沒有約束,讓王振亂來,才造成了悲劇。
三、北伐失敗孫太后鞭長莫及。
嚴格地說,朱祁鎮御駕親征和瓦剌作戰,其實并沒有錯。錯的是準備不充分,沒有進行充分的偵查調查、物資供應及戰術安排。尤其是在作戰過程中,輕敵冒進,并且在行軍線路選擇上,荒唐糊涂,因而才會最終失敗。
從明朝當時的實力來看,只要有一個好一點的指揮者,只要戰術安排得當,要想打敗瓦剌,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作為太后,孫太后能起的作用,只是覺得這件事該不該做,是不是應該做好準備。她就算再賢明,也只能對朱祁鎮做這一番叮囑。至于在戰爭過程中,仗應該怎么打,一來她鞭長莫及,二來她自己也不懂。因此,她根本就無法左右戰爭,也無法提醒朱祁鎮。
以上就是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為何沒有阻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為何沒有阻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張太后去世后,宣宗孫皇后把持朝政,為什么會任由朱祁鎮亂來?
電視劇《大明風華》里將張太后描繪成了一個處處刁難孫太后、縱容明英宗朱祁鎮甚至重用宦官的角色。同時,也將孫太后描繪成了權勢熏天的皇太后,時不時還給張太后。
為何孫太后和朱祁鎮要破壞大明不納貢不賠款不和親不議和的祖訓?
如果要涉及到明朝的孫太后與明英宗朱祁鎮這兩位,子由以為,不能先入為主,因為,如果首先設定這二人就是破壞所謂大明朝不納貢、不和親、不議和祖訓之人,那就沒。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乃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太皇太后,其歷經六朝、輔佐祖孫三代帝王,在確保皇位順利交接的同時,一定程度延續了“仁宣之治”,后人甚至給予其“。
朱祁鈺明知英宗復辟,為何卻不阻止?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也稱正統皇帝。 他九歲登基。由父皇宣宗一班忠心老臣輔助,更有母后孫太后的悉心管教,開局還算可以。 一旦長大親政后,置江山。
歷史上真實的孫太后,都干了哪些為國操勞的事情?
題主所說的孫太后應該是孝恭章皇后孫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代宗朱祁鈺的嫡母。要說孫太后為國事操勞主要有兩件事情,“土。
明英宗回國以后,明代宗為什么不殺他還尊其為太上皇?
誰當皇帝都可以,哥倆商量好就行。但這只不過是理論上來說,對于皇權大家可不會這么兒戲。 其次,已經嘗到權力滋味的朱祁鈺并不愿意放手。站在朱祁鈺的立場來看。
孫太后為什么不殺于謙?
于謙有功于社稷,土木堡戰役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進入動蕩,是于謙指揮北京保衛戰打不了瓦拉也先,是大明王朝暫時躲過危機。 于謙有功于社稷,土木堡戰役朱祁鎮被。
大明風華太后出征結局?
電視劇大明風華太后出征結局是成功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使得明朝轉危為安。在電視劇中,明英宗御駕親征,導致土木堡之變,瓦剌兵臨城下,孫太后召集群臣,后來孫太。
當年土木堡事件也先為什么不殺了朱祁鎮然后一舉南下拿下北京呢?
土木堡之變,瓦剌和草原諸部落并不是不想拿下北京,而是真正嘗試了圍攻京城,之所以沒有殺明英宗朱祁鎮,是想用來要挾明朝,這是他們掌握的最大的一張籌碼。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