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
1、所謂誠信:語言內心,一致為誠;語言行動,一致為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2、春秋時期有個魯國人叫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要跟著去。妻子說:“回來給你殺豬。妻子制止他:“哄孩子的話必當真。”曾子告訴她:“你...
1、什么是誠信?顧名思義就是誠實,守信。2、一個人若誠實守信必然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信任,反之就會被人們排擠,誠信在不同人心中,意義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誠信是金,有人則追求金錢與榮譽,忽視或丟棄誠信。“商鞅立木,取信為民”這個故事展現了秦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