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胡濙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般而言,研究歷史都是通過前人的記載和實物資料進行的。然而,實物資料太過匱乏,唯有史書才綿延不絕,這也是我國先人們給后代留下的寶貴財富。史書有許多種,大體可以分為官修史書和野史,許多人對野史不屑一顧,認為普通文人的筆記稗史不足為憑。其實,哪怕是官修史書,也有很多難以置信之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凡皇帝特別是開國皇帝出生時,史書會千篇一律地描述各種異象。這大概是為了政治服務,表明天子不同尋常,普通百姓不要做千秋美夢。然而,《明史》中還記錄了一個大臣出生時的特殊情況:
生而發白,彌月乃黑。

這個大臣叫做胡濙,《明史》中有他的傳記,第一句話就是上面引文。它說的是胡濙剛出生的時候,頭發都是白的,滿月之后才轉黑。
要知道,嬰兒何止千萬,哪個剛出生的嬰兒是這樣的頭發?這顛覆我們的認知,簡直不可思議。那么,編修《明史》的專家,都是學富五車之人,為什么會將這種荒誕不經的故事,堂而皇之寫在史書之中呢?這大概要從胡濙的生平反推。
胡濙是江蘇武進人,在建文帝二年時考中了進士,被授予兵科給事中,在朝為官。這一點很重要,這也是他一生從事最重要工作的原因之一。
“靖難之役”后,朱棣成為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正統王朝中藩王造反的勝利者。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則銷聲匿跡,不見蹤影,這是朱棣的心結。于是,他發起了一場“侄子去哪里了?”的搜尋活動。相傳朱允炆從海上逃走了,朱棣就派太監鄭和下西洋打探消息。
海上的搜尋由鄭和擔任,那么在國內的搜尋又由誰來指揮呢?朱棣相中了胡濙,小玨在前文說胡濙正是在建文帝時期考中進士,入朝為官,那一定見過建文帝。朱棣將這個重擔交給他,肯定看中了這個背景。
但是,能夠見到建文帝的臣子很多,絕大部分不是方孝孺,并沒有被朱棣殺害,為什么單單挑選了胡濙呢?這就不得不佩服朱棣的眼光。
原來,胡濙為人穩重,辦事老練。從永樂五年開始暗訪建文帝的下落,一連16年時間,他都一直在外奔波。這個任務的特殊性,并不能大張旗鼓,也不能被授予很高的官職,但胡濙卻無怨無悔。在此之中,他放棄了贍養老人,撫育孩子,只為了打開皇帝的心結。即便是在其中,他的母親去世,他也沒有能夠回去奔喪。
直到永樂二十一年,在南方的胡濙突然回京,火速面見朱棣。當時已經是晚上,朱棣已經就寢,但聽說胡濙到來,立即起身接見。他們談了什么,并沒有記載下來,史書只是強調“漏下四鼓乃出”,說明十分細致深入。

可以想象,這次胡濙一定是帶來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消息。因為從這時開始,他不再接受秘密任務了。而且,鄭和下西洋也在畫上了逗號,直到后來才再次進行。
胡濙的忠誠老成,還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的太子朱高熾屢屢被朱高煦詆毀,朱棣便派胡濙到南京任職,打探太子的動向。胡濙是密探高手,通過調查,向朱棣稟告了太子的情況,并說太子恭謹,沒有別的過失,這才打消了朱棣的戒心。
朱棣駕崩后,胡濙又歷經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和明代宗四朝,他依然是帝國的頂梁柱。在“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被俘,明朝軍隊精英盡失,很多官員主張遷都。除了于謙之外,他的態度最強硬:文皇(指朱棣)把陵墓都安排在這里,怎么可以再遷都?
也就是因為他的老成謀國,讓明朝避免了成為南宋的下場。也許就因為他用一生詮釋了“沉穩老練,榮辱不驚”,這才讓史家們認為,他是天生有異象。
以上就是胡濙:明朝初年重臣,出生時頭發全白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胡濙:明朝初年重臣,出生時頭發全白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明朝歷史上有一大疑案,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謎,試問他出海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明朝歷史上有一大疑案,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謎,試問他出海的可能性有多大? (本文行文風格較為輕松,勿見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先說我的結論:10。 明朝。
朱棣最后找到建文帝了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很高興回答 建文帝到底去向何方?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他沒有把皇位傳給太子,為什么呢?因為太子朱標在之前就已經去世了,所以那朱元璋十分悲痛,他就愛。 再。
明憲宗為什么會寵愛大他17歲的萬貴妃?
通過“有奶便是娘”這句老話,我們能夠得出奶媽的重要性。 不管古代現代,奶媽的存在都是“反人倫”的。 十月懷胎時,孩子在腹中能夠感知到母親的心跳,他每天伴。
朱棣大謀士姚廣孝的結局如何?
簡單的說,姚廣孝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可以“全終”的蓋主功臣,也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全能”和尚。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我國歷史上,功臣其實是一個危險。
朱棣為何拒絕了鄭和從西洋帶來的侍女呢?
永樂大帝朱棣的負面評論很多,而他的貢獻卻是非常大的,他直接讓當時的中國成為了海上的強國。 對于船只的建造以及讓鄭和下西洋去與世界各國接軌這樣的功勞,在。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卻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好歹也。 個人的尊嚴可以拋擲一邊,但國家的不可以,假如朱祁鎮被俘后之后,表現得唯唯諾諾,那他這個惡名就背定了。宋徽宗為何被后世痛罵,就是因為在他被俘前后,就。
中國的未解之謎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未解之謎,但是在近現代基本上在專家眼中沒有所謂的未解之謎,而是近現代的所有事件其實在專家眼中都能解釋出來,不管有沒有說服力的證據,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