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一個敢明著殺皇上的權臣?建立的王朝從不提一個字!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秦漢之作風擁有濃郁的秋春遺韻,忠孝節義是社會發展價值觀,人以“士為知己者死”為榮,骨氣高過性命,忠君愛國從并不是嘴邊講講罷了。暴秦二世而亡,西漢東漢享國四百余年,到亂世三國,英雄豪杰,名臣悍將,奇人異士輩出的近百年。最終這三國大爭之世,歸司馬晉,董卓、劉備、孫權、孫策、袁紹、曹操、袁術等人,誰能想到?
三國魏晉時期的思想家阮籍曾觀楚漢戰處,嘆言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是在說劉邦嗎?還是項羽?恐怕都不是,阮籍說的正是如今當政的司馬氏。后三國時代充滿著小人、奸佞、陰謀、陷害、強奪等等,不再講忠君護主,司馬氏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把當時整個社會的風氣強行逆轉過來。多少賢人文士避世不出,不想為官理政,向司馬家俯首稱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諺語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十足的貶低諷刺意味。司馬昭到底做了什么,使得這話廣泛流傳,出現人人喊打的味道呢?這事還得說到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身上。本是社稷之威望,朝廷之重臣的司馬懿陰謀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魏宗室心腹屠戮殆盡,從此魏國進入司馬氏執政時代。
司馬懿雖架空魏室,生前卻沒有不臣之心,不臣舉動更少,曹魏傀儡皇帝詔命加九錫之禮,他也多次固辭。他沒有這心,他的兒子孫子后代也沒有嗎?這是他遺臭萬年的根源。司馬懿去世,司馬昭掌權時,曹家皇帝一點權力勢力都沒了,曹阿瞞一生努力付諸東流。
朝野之間有反對司馬家的支持曹家的,也有稱贊司馬氏的治國大才、德行具備的,認為司馬氏奪取江山不錯。可在后來,輿論漸漸的一面倒起來。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有點血性,認為再不反抗就沒機會了,便上百甲士殺了司馬昭奪權。當時情況怎么會允許,到處都是司馬昭的眼線。
最后,曹髦兵敗,大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著成千上百人的面,曹髦被司馬昭一個叫成濟的屬下,沖進車中,戈刃從背上穿出,皇帝曹髦駕崩。周圍兵士驚嚇不已,手上的武器都快握不住了,聞訊趕來的太傅太傅司馬孚(司馬懿之弟)眾大臣悲痛不已,癱坐在地上抱著曹髦尸體大哭不止。
司馬昭對這還不過癮,將曹髦廢為庶人,除皇帝號,出殯時,沿途百姓多掩面而泣,悲不自勝。司馬昭,古往今來的中國歷史,唯一敢明著殺皇帝的權臣。天下的文武大臣、販夫走卒、兵士將帥,都知道司馬昭殺了天子,這和當面殺有何區別?在古代君為父、君為天的社會,對古人來說是多毀三觀?無異于天塌了。
要曹髦死可以,但總不能這樣殺,刀刃透胸而死,那么多人看到,所有人都知道。毒殺、溺水、暴斃、縱欲而死等都可以,唯獨不能那樣。遮羞布都不要,怎么治理天下。這造就晉朝百年,無有談忠一字,只談以孝治天下。況且作為臣子把天子殺了,談忠怎樣都站不住腳,更是沒臉談。
之后的鐘會攻蜀謀反、八王之亂、王敦之亂等,各種造反窩里斗,忠心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敢明著殺皇上的權臣?建立的王朝從不提一個字!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歷史上唯一一個敢明著殺皇上的權臣?建立的王朝從不提一個字!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中國歷史上第一權臣是忠臣還是野心家?
對了,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霍光。他在正史上的名聲是極好的,不但開一代盛世,將窮兵黷武的漢武帝留下的爛攤子重新打造成強漢,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立下不朽功勛,。
康熙智擒鰲拜,為何沒將他處死而是終身監禁?
卸磨殺驢是皇室慣用的手法,列數三十條罪狀,并無造反這一條。 鰲拜,中國清初權臣。清朝三代元勛,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 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
性格偏執、不畏強權的海瑞,為何能在奸臣遍地走的明朝善終?
海瑞堪稱明代第一奇人,為官不圖升遷,卻屢獲擢升,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大員;上奏痛罵皇帝,卻沒有因此而丟掉性命;誰說明朝奸臣遍地,從海瑞的身上便可看。 鄢懋。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決定倒嚴為何要顧忌胡宗憲?
因為胡宗憲是真正實心做事的人,而且是能平定倭寇的有大才干的人。 政治斗爭是殘酷的,一旦倒嚴,依附嚴嵩、被嚴嵩重用的人必會被清流攻擊,單是與嚴嵩過從甚密。
朱元璋為什么要殺李善長?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關于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是李善長之死即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朱元璋的原因。其實哪個朝代的開國元勛都難逃,“飛鳥盡,。 李善。
明朝有的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為什么不會大權旁落,也沒有權臣呢?
明朝時期整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南方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按理說這種繁榮的社會景象離不開統治者的兢兢業業,。
為什么有些古代皇帝明知誰是奸臣卻故意不鏟除他?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總的來說,如何掌控朝臣,保持朝政穩定和有效運作,是“帝王之術”極為重要內容。為了權力相互制衡,只要不危及皇。 不。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轉換一下:鰲拜為什么必須得死? 眾所周知,鰲拜是三朝功勛人物,更是順治時期的紅人。順治認為鰲拜是一個有用之人,所以在他之后,鰲拜便作為。
死前公布罪名,死后碎尸萬段,為何崇禎皇帝竟要厚葬魏忠賢?
謝邀。魏忠賢,明末著名政治人物,在我們現在的很多電影電視作品中,他被人稱為“大閹黨”、“九千歲”,一個禍國亂民、殘忍變態的形象。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魏。